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党员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26日晚,法学院教工支部在线上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启动线上学“四史”。党支部书记陈芳带领党员在线上观看学习了《国之歌》,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传播过程、社会影响为主线,以及《义勇军进行曲》从全民族抗日战歌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光辉历程。
线上学习后,5月28日,法学院教职工党支部成员,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赴杨浦区长阳路、荆州路交界处的国歌展示馆参观,开启线下“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汲取奋进力量。
国歌的诞生地在上海——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在上海唱响。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引起轰动传遍全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
国歌主题展分为“民族危亡的怒吼声”“时代呼唤的最强音”“民族解放的冲锋号”“强我中华的进行曲”“伟大复兴的主旋律”五个篇章。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互动展示,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在一件件历史文物和一段段历史影像前,大家驻足观看,仔细听取介绍,不时交流讨论。
参观后教职工党员纷纷发表感言:
《义勇军进行曲》原为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但却能够在六百多件国歌征集稿中脱颖而出,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也曾被批评不合时宜、过于悲壮,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歌词,这样雄壮有力、激昂奋进的曲调才能让每位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不会忘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法学院教工综合一支部党支书 陈芳
参观国歌纪念馆,回顾《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不平凡历程,了解国歌词曲作者田汉、聂耳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在视频、音频和文字中深刻感受到我们在民族危亡中诞生、吹响民族复兴的冲锋号。国歌内涵至今仍鼓舞人心。此次参观让我重温了历史,汲取了力量,也提醒了我继承和发扬国歌及其词曲作者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法学院辅导员 葛晓青
从小到大每次升旗时,我听着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心中总是有一股热流涌上全身,但并不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此次参加学院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我第一次和国歌背后震撼的故事有了如此亲密的接触,感受到了在它背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美好的现在,让我得知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以后我会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站好自己这班岗。
——法学院教工入党积极分子 黄倩
供稿/供图;张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