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第二十四届“法律职业发展论坛”在法学院116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司法系统、科研院校、律师事务所、以及公司企业法务部门等法律实务界的四十余位嘉宾围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与就业三大主题展开研究与讨论,上海法治报、上海热线、中新社上海分社作为媒体代表出席报道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法学院党委书记罗山鸿主持。在开幕式阶段,罗山鸿书记逐一介绍到场的嘉宾、学院老师和学生代表,并对其表示感谢和欢迎。罗书记认为这次论坛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新的讨论,也是对法律职业发展的洞察。
beplay全站 教授委员会主任、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向本次论坛的展开表示祝贺,随后从职业发展论坛的传承、法学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历史发展与内在逻辑层面进行阐述,并从组织系统等角度进行了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随后,宋晓燕院长向到场的嘉宾表示感谢并进行法学院2024年上半年工作汇报,宋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今年以来的人才培养、学科布局、招生就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情况,并采用详实的数据表明了法学院近年来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宋院长表示合作单位对于学院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助力作用,感谢并期待到场嘉宾们通过职业发展论坛为法科人才培养提出宝贵建议。
开幕式结束以后,论坛正式进入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主题为“法学教育与课程建设分享”,由罗山鸿书记主持。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首先对法学院的发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介绍了法治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其次,他认为法学教育是法治人才培养的最前端,上财法学院具有鲜明的特色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一方面要将学生置于重点,另一方面要在课程设置中发挥学院的特长与比较优势。最后,刘局长指出,目前法学的发展正从比较论、立法论走向适用论,实践应成为重要教学来源,以培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广泛前景的人才。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以大学生就业形势为主题进行主旨发言。首先周主任分析了今年的总体就业情况,他认为从数据上毕业生量大不等于就业形式严峻,一方面就业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就业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周主任认为目前就业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根源在于专业、性别、区域、薪酬福利等要素的偏差以及就业预期改变和家庭结构的影响。最后,周主任呼吁用人单位善待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文结合本学期教授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于课程的考虑。张律师认为法律职业伦理具有哲学和法理的双重属性,因而在课堂组织安排上和课程理论部分会偏重哲学和法理的思考,并将其与法律职业的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具体实务进行结合。
上海盾宏律师事务所/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专业合伙人麦世宏首先分享了教授《专利法》课程的经验,介绍了课程中语言教学、书籍阅读和国际观培养的做法。其次,他认为AI对于业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可以增强相应使用技能。最后,麦律师通过国内外新兴法律服务行业的对比建议加大对国际化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在第一单元交流发言阶段,beplay全站 秦策教授介绍了学院与业界交流的实际案例,认为理论与实务的交流才会碰撞出火花。其次,秦老师指出,职业共同体的交流可以有效减少分歧,需要各方共同做出努力。最后,秦老师期待能以文章等多元形式进行更多的文字交流。
第二单元以“人才培养与带教经验分享”为主题,由法学院李睿老师主持。
君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骐结合自身的中、美学习经验与自己的培养体验,认为学生需要在文书写作、思考方法、眼界开阔等方面做好对未来工作的准备。其次,李律师介绍了自己教学的方法,提倡通过小说、音乐等课堂内容将不同形式的生活进行呈现。最后李律师建议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施君首先明确导师的重要性,认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导师。其次,施律师结合律所带教经验认为人才培养需要法学院、律所、律协等部门间的互动和桥梁,并形成合力以完善带教的效果。最后,施律师建议可以进行律所教学合作机制并期待在论文指导等环节和学生多线下交流沟通。
携程集团副总裁、总法律顾问杨钦首先从带教的实际数据角度,分析了学生组成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征。其次介绍了在实际带教过程中存在法律问题较少,对未来比较迷茫等现象,认为需要给学生更多鼓励与支持。最后,杨总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带教模式并得出总体上中型沙龙效果较好的结论。
上海权典律师事务所主任邓学平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学习生涯,认为能力训练比单纯知识传授更为重要。随后,邓律师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实务中较为重要的三大法律思维能力:一是逆向思维能力,二是精确思维能力、三是价值思维能力。
在第二单元交流发言阶段,法学院田佳敏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的法学教育与课程建设,并结合自身近期的招生经历,认为学院的生源是优秀的。其次,田老师介绍了学院的实习、模拟法庭等实践机会,指出与实务进行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希望实务界能继续支持模拟法庭的建设。
第三环节以“职业分享与就业指导”主题,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齐宁老师主持。
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管理合伙人朱黎庭认为就业指导需要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为前提,实务界老师通过参与课程、模拟法庭等方式影响学生。其次,朱律师指出现在法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建议学校更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更早接触社会,促使学生在工作中领悟法律。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董秘杨路首先从需求方角度介绍了在校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归纳和抓重点的能力。其次,他认为学习型的思维和实践型思维不同,学校教育有必要进行思维方式转变的教育。最后,杨总建议学生需要进行对现实实践的认知准备和锻炼。
米其林中国区高级副总裁王兆华主旨发言的主题分为法科生专业对口的职业生涯和法科生就业指导思考两大板块。首先介绍了法科生对口的主要职业生涯和各职业的特征。其次,王总介绍了自己对于就业指导的思考,认为需要学校重视、外部生态的建设和运用等外部条件以及开放心态和保持终身学习心态的内部心理建设。
至此,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供稿人:殷华平
供图人:王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