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3日电 (记者 许婧) 联合国贸发组织经济事务官员,《世界投资报告》主要撰稿人之一,国际经济问题专家梁国勇博士13日表示,国际组织一般需要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和能力,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人才,这需要学生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在这方面是一个积极地尝试,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走在了前面。
梁国勇说,各国际组织、部门、专业类别不同,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主要反映在职位要求、入职考试、组织价值体系等方面。在国际组织任职,中国学生有其特长,比如专业知识,也有相对弱点,比如国际化程度和外语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国际化,扩大国际视野,提高多语种、跨文化沟通能力。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在国际组织中发出的“中国声音”却十分有限。培养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已是新时期高校直接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支点。目前国际组织中国人的占比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从联合国的情况来看,中国籍专业人士的占比偏低。
在梁国勇看来,根据中国的经济规模、缴纳会费等考虑因素,应该有更多的中国员工在联合国工作,但目前代表率不足。中国国际组织人才推送体制的建立有助于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推动更多的中国籍员工进入国际组织,走进去;另一方面,也应推进国际组织现有中国籍员工获得合理提升的机会,向上走。
上海财大自2015年起设立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招收三期共100名学生,有两期58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100%赴海外合作大学学习。首期19名学生已分别在国际组织机构或涉外部门完成海外实习,将于今年6月毕业。
该项目整合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法律、国际政治等学科,协同上海相关优势学科和研究机构,依托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合作,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拥有出色外语能力,善于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掌握扎实的金融和商务和法学专业知识,能胜任在国际组织从事金融、商务和法律工作的高端财经人才。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搭建“语言+专业”并重、国内外结合的学习平台,海外国际组织机构实习与国内涉外机构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平台,探索综合多语种能力、复合专业知识、国际组织实践经验“三位一体”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采用本硕贯通“1+2”模式,学校从大四本科生中考核选拔优秀学生直接进入项目,进行一年的语言强化和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于第二学年赴国外合作大学学习,学习结束后需赴联合国、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境外国际组织和机构实习。第三学年回国完成课程学习及论文答辩,赴联合国在华机构、金砖银行、亚投行等境内国际组织或涉外机构实习,并继续修读课程,完成学位论文。达到上财和国外合作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条件后,可取得双学位。(完)